近日有媒體爆料稱,在萬達電商實體業務的主體“飛凡網”的運營公司中,騰訊和百度或已低調退出這項合作。曾經名噪一時的騰百萬的“三體合作”,如今只剩一“萬”,萬達的電商夢想升級為“電商+金融”的更宏偉藍圖。
據騰訊科技報道,資料顯示,“飛凡”的實體運營公司為“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7月7日該公司的投資人由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王健林變更為上海萬達網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同時,該公司的企業類型也從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變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法定代表人則從丁本錫(萬達集團總裁)變為曲德君(萬達金融集團總裁)。但目前對于該變動,騰訊、百度、飛凡方面未作出公開回應。
2014年8月29日,騰訊、百度、萬達三大巨頭聯手宣布成立萬達電商公司,三方勵志在數據、資源、流量等方面攜手打通,共同進軍電商領域,而萬達在合作中占據主導。
此事件一出,創業圈、投資圈各路評論不絕于耳,看好和不看好的都有,這其中不看好的主要原因歸于三者過往都沒有已成功的電商運營案例,且本體缺乏電商基金,1+1+1>3的理想持疑。看好方的主要觀點是,三者分別是線上線下的大流量入口,在2014年那個階段,O2O盛行,關于這樣一場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合作被看好。
飛凡電商成立之初,王健林的想法是,想通過萬達電商所謂的O2O業務盤活他的百十座萬達廣場的生意,讓每年號稱的十幾億人次顧客光顧頻次更高,購物消費轉化率更高。不過,雖然萬達廣場作為單個品牌商業廣場全國面積最大,但跟全中國范圍的各種類型的商業廣場總規模比還是九牛一毛。
當時關于騰訊和百度的加盟,大家解讀最多的資源是對萬達電商流量和客戶的導入。騰訊和百度的APP分發產品(百度助手、騰訊手機管家等)可以推廣萬達電商;百度和騰訊的網站當然也能做推廣和導流;騰訊手中的兩大殺器:微信和QQ如果愣推的話,流量肯定很大,但轉化率恐怕很低;百度和騰訊的用戶賬號跟萬達電商搞聯合登陸,甚至默認開通,這也是一招;百度地圖、百度糯米都跟O2O有直接關系,業務上比較容易融合。當然,對于小股東的騰訊和百度,到底投入多大資源幫萬達電商快速做大,關鍵還要看利益結算和分成機制是否有誘惑力。
2015年8月31日,飛凡電商APP上線。至此王健林醞釀萬達電商項目已近三年,并曾公開表示要創辦一個區別于淘寶和京東的互聯網電商網站。通過萬達集團100多家廣場和接近100個酒店、若干度假區的會員體系,在移動終端搜集會員消費頻率、額度和偏好,然后通過大數據來進行招商和店鋪布局。
為了構建這個浩大宏偉的萬達電商網站,王健林計劃是三年投資50億元,并引入百度和騰訊兩大股東各占15%股權,通過騰訊和百度兩個互聯網公司的資源來做一個全球最大的O2O電商平臺。
但是,當天上線后的飛凡APP打開之后,長這樣↓↓,比如菜單欄里只有首頁、餐飲、電影和積分四欄,整個頁面也一副清湯寡水的感覺。
餐飲方面,只有川菜和小吃快餐兩個菜品選擇,全北京僅有五家餐館提供了餐飲優惠,基本是代金券形式發放,等等。
關于飛凡電商的注冊信息,據億歐網報道,通過搜查“企查查”,發現以下情況:
1、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注冊成立時間為2015年10月19日,股東名單中除曲德君、王思聰等萬達派外,還有騰訊和百度系的向海龍和吳宵光。
2、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時間為2015年3月26日,目前其股東名單中曲德君、王思聰外,還加入了今年2月新任職的飛凡CEO李進嶺,而騰訊、百度的兩位股東已不見蹤影,在變更信息中可發現,這一改變發生在2016年7月7日,具體如下:
3、上海萬達網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時間為2015年3月24日,股東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可見此公司為萬達集團全資控股。而在其對外投資一處,我們可以看到其參與投資了上海新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說了這么多,那么飛凡電商近期的經營狀況如何?據騰訊科技報道,關于飛凡的最新數字來自兩周前:截至2016年6月底飛凡開放平臺合作商業項目超過3000個,飛凡商業聯盟擁有商戶超40000家;飛凡會員總數超過1.2億,其中活躍會員近4460萬,飛凡APP下載量超過1200萬。
曲德君對此表示:“飛凡開放平臺的核心定位是實體+互聯網,從實體做起,通過將實體商業的各個環節與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合,將互聯網技術與實體商業的經營過程相融合,實現實體商業的數字化轉型,為實體商業創造價值。”
看到這兒,相信大家多少已經了解這其中的來龍去脈,兩年前的合作也許三家巨頭并沒有想到今天會走到如此地步,所謂的大流量、強合作在今天看來都成為了泡影,最終還是萬達堅持了下來。
而今天的互聯網+新格局,我們可以看到的現象是,哪怕是巨頭也不再僅僅是單干局面,紛紛選擇了合作,阿里+蘇寧,京東+沃爾瑪+永輝,國美+大潤發,而飛凡如今也聯合了數千家線下實體店準備開始大干。
也許飛凡當初那個想要抗衡阿里的夢想還在,只是沒想到過程會如此曲折。再看飛凡的股東結構,也許未來金融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2015年4月,馬云與王健林曾有機會在公開場合同臺出現,兩首富其中談到關于轉型的一段對話,現在再看似乎頗有深意。
王健林:我提一個問題,去年我跟百度騰訊成立一個公司,有人給我們取名字,說我們叫騰百萬,更可恨的我們有一個名字,叫玩淘寶。第一,你認為我們會是玩淘寶嗎?第二,假設我們三個是梁山的晁蓋、宋江和吳用,現在想拉你入伙,你上不上梁山呢?
馬云:任何一個組織,首先要問你的使命是什么,愿望是什么,共同的價值觀是什么,要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建立一個了不起的作用。梁山108將,合在一起的核心是替天行道,他們共同的價值觀是江湖義氣,兄弟為大,他們很遺憾,沒有建立一個真正的愿景。所以我覺得這個組織的問題在這,你們三家我覺得有點像湊攏班子,健林需要完全徹底的改革,進行轉型,我深刻理解。另外兩個兄弟覺得,反正也不是我出錢,我出一點點錢,有人去搞阿里,我覺得很高興。大家真的這么想,因為這個市場之大,聯合在一起,是可以做到非常大的市場,因為真正未來機會所在,就是如果阿里有機會能夠跟萬達這樣的企業傳統的經濟結合好,大家共同明白的是開拓未來,創造未來,而不是戰役上的防御、戰役上的抵制,任何結合都是烏合之眾。